01
《上海的金枝玉葉》里有一段話:
是不是一個人的品質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確立了的,而且很可能,富裕的明亮的生活,才是一個人純凈堅韌品質的最好營養,而不是苦難貧窮的生活。
令作者發出如此感悟的那個女人,名叫郭婉瑩。她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,上海永安百貨公司的郭四小姐。
郭四小姐的人生跌宕起伏,她生于豪門長于富貴,前半生過得花團錦簇,人到中年卻面臨喪夫之痛與下放之苦,不得不去農場參加體力勞動。那場轟轟烈烈的十年浩劫摧毀了無數人的意志和生命,可從沒吃過一絲苦的郭婉瑩,卻出人意料地頂住了狂風暴雨。
時至今日,她那穿旗袍刷馬桶與煤爐烤蛋糕的典故依舊傳為美談,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圣經。及至暮年,這位滿頭銀絲的老奶奶亦優雅如初,至死都保持著體面和高貴。
據說,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處世之道,就藏在她的成長過程里。
郭婉瑩就讀于著名的中西女塾,這所中學以“生活,愛,成長”為校訓,培養了眾多名門淑女,宋氏三姐妹和張愛玲都是它的校友。在當時的上海,中西女塾的畢業證就是普通少女最好的嫁妝。
青年時期,郭婉瑩在燕京大學(今北京大學)度過,直接對話于當時的鴻儒之士。往來于她的生活之中的,都是諸如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一類的名門之后。
站在家族的巨大財富之上,郭婉瑩觸摸得到整個世界的最前沿。她熟悉最先上映的好萊塢電影,知道國內外最新的局勢變化,也了解最先進的生產模式和思想潮流。其眼界見識,都非小門小戶里成長的阮玲玉可比。
所以后者不堪人言可畏,她卻能與苦難握手言歡。
到了今天,我們管它叫“貴族精神”。
02
我出生于90年代的普通鄉村,物質條件在溫飽之上、優渥之下。童年時,也曾對電視機里的精美蛋糕垂涎三尺。
對于兒女的衣食供給,我的父母無力也無心。唯一值得慶幸的是,我家有許多書。
爸爸是個愛書之人,年輕時,他訂閱過奧秘等雜志,也購買過成套的小人書,包括東漢演義、封神榜、紅樓夢這一類古典名著。
上學之前,我翻閱著那些小人書打發時間。識字后,我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渴望。然而,當時的鄉村小學簡陋到沒有一間圖書室。爸爸便帶著我,去鎮上、去城里,選購一本又一本與考試毫無關系的課外書。
于是我早早地讀了《湯姆叔叔的小屋》,也先于身邊的小伙伴們接觸唐詩宋詞。更重要的是,書里的文字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,給我的讀書求學道路添了許多信心和激勵。
許多年后,我才意識到,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富養。
此時我已經走出鄉村的蜿蜒小道,不算大富大貴,但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,也初步具備了掌控生活的能力。
而我的那些童年玩伴們,依舊像父輩一樣,靠著出賣勞力換取生存資本。她們中的大部分人,終日陷于機械的勞動和繁瑣的家事,將如花美眷熬到紅顏殘損。
對普通家庭的女孩來說,學歷加持與知識打底是幸福人生的真正開端,它帶來的獨立與自信將在余生里發光發熱,把女孩們帶到更好的地方去。
在軟實力與硬實力都不足的情況下,付出也就趨于廉價,再多的汗水和心血,都不足以撐起美好的一生。
03
到了今天,富養女兒已經是個呼聲高漲的口號。
新一代的年輕父母們,迫不及待地把華美衣裳和精致食物都推到小女孩的面前來。再拉著那雙纖弱白皙的小手,奔忙在鋼琴課和舞蹈班之間。
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“富養”,未必就能養出期待中的貴族淑女。君不見被“富養”殘了的姑娘們飛揚跋扈,父母毫無原則的寵愛,往往會將孩子溺死在愛海滔滔里。
真正的富養,包含物質卻不僅限于物質。
在我的理解里,富養女兒至少包含了三個層面,即物質、精神、品性。
首先是物質。
讓女兒吃好穿好,見世面開眼界,長大后,才不會被金錢迷惑,面對大千世界的各種誘惑卻能始終堅持自我。
其次是精神。
身體力行地把勤奮、堅韌、不屈等品質融入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,這將使她終身受益。因為內在的精神氣質,才是過好一生的根本源泉。
最后是品性。
盧梭有言:
“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使她出一出風頭,但是獲得別人的喜愛,還要依賴她的人品和處世手段。”
可見,女孩的品性修養也是關系人生幸福的重中之重。
我那些生了女兒的朋友,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。因為女孩的一生處處驚險,時時有誘惑,步步是陷阱。性侵、裸貸、拐賣,這些觸目驚心的字眼背后,無一不是生而為女人的悲傷與哀愁。
事實上,富養也無法保證一生的幸福安康,但至少,它能教會女孩們對自己、對生活、對世界都溫柔待之,安然處之。
懂愛之人獲得幸福的勝算,總歸是要大一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