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鄉在湖北的江漢平原,紅薯在我們那里叫紅苕、苕。小時候因為米不夠吃,每家都要算計每天只能吃多少米,然后分成三頓,不夠的就加其他能吃的東西,最主要就是紅薯。
我們家鄉有吃撈飯的習慣,先用水把米在鍋里煮到半熟,然后撈到簸箕里,將米湯濾過掉,把紅薯切成小塊,放在鍋底,將撈出的米飯蓋在紅薯上面,蓋上鍋蓋,用小火燜熟。盛飯的時候,每人盛一點米飯,盛一點紅薯,我的記憶中總是米飯少紅薯多。
除了用來煮飯,最好吃的是烤紅薯。我們那時候做飯用的是磚砌的灶臺,燒的是柴火、樹枝。飯做熟了之后,灶堂中的炭火并不會完全熄滅,這樣可以對鍋里的飯保溫。如果將紅薯埋在炭火中烤熟,那是相當的香,比現在馬路邊賣的烤紅薯強很多。如果您有興趣可以試試。
但話說回來,天天吃紅薯,胃會泛酸,我的胃就是吃紅薯太多吃壞的。
很多養生專家說紅薯最養生,天天吃紅薯就會健康。我勸他們最好自己先上吃一個月的紅薯,再來談感受。而且,現在有人總說紅薯能抗癌、減肥、美容、保護心臟、預防肺氣腫、糖尿病等,且紅薯也被譽為“長壽食品”。但其中大部分功效,還只是動物實驗或根據紅薯所含成分作出的推斷,并沒有臨床數據支持。
由于紅薯含糖量高,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,正常人紅薯吃多了都有可能會泛酸,對于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來說就更是噩夢了。還有的人吃了紅薯會腹脹、放屁、打嗝,這是因為紅薯含有一種氧化酶,容易在胃腸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。
紅薯
『氣味甘平無毒,主治補中活血,暖胃肥五臟。白皮白肉者,益肺氣生津,中滿者不宜多食,能壅氣。』
不過,紅薯含有豐富的纖維素,能促使大便通暢,對一些便秘的病人會有一定的作用。尤其對于那些吃膩了大米白面、山珍海味的人來說,偶爾吃一點紅薯,那自然是極好的。
關于紅薯的功能,在現代《中藥學》一書中沒有相關記載,但中醫古籍里有所描述。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甘薯補虛乏,益氣力,健脾胃,強腎陰。”清代趙學敏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:“氣味甘平無毒,主治補中活血,暖胃肥五臟。白皮白肉者,益肺氣生津,中滿者不宜多食,能壅氣。”可供大家參考。
應該說,紅薯屬于食物,沒有坊間流傳的那些神奇的養生作用,但這并不妨礙人們把它當成美食來品嘗。